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孤儿成年后回忆往事的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首联"门户频年强自支,孤儿长大忆当时"开门见山:这些年勉强支撑着家门,如今长大成人不禁想起从前。用"强自支"三字道出生活的不易。
颔联"敢言母教能如父,肯为家贫废就师"是诗眼:虽然母亲代替不了父亲,但即便家贫也坚持让我读书。这里既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也展现寒门学子求学的坚韧。
颈联"事业已空馀手泽,诗书不误有人知"转入现实:虽然事业无成,但读过的诗书不会辜负人。用"手泽"(指先人遗物)暗示对父亲的怀念,同时表达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尾联"天寒欲雪乌犹噪,唤子宵归共一枝"最动人:天寒地冻乌鸦还在叫唤,原来是喊孩子回巢取暖。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乌鸦尚知骨肉相依,暗含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乌鸦唤子的自然景象,巧妙寄托对亲情的思念
2. "肯为家贫废就师"与"诗书不误"形成呼应,体现寒门学子的志气
3. 语言如话家常,但字字含情,特别是"共一枝"的温暖与现实的孤寂形成反差
这种将生活艰辛与亲情温暖融为一体的写法,让读者既感受到生活的重量,又看到人性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