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望月

石台朝返策,峡口暮言旋。
峰峦各一色,山鸟啼两边。
芦林露浣石,柳枝维渔船。
滩头落日黄,几处生寒烟。
正愁大刀折,忽看破镜悬。
玉钩搭残霞,蛾眉照长川。
镜湖疑喷玉,箭波如离弦。
岸遥光历历,沙净寒涓涓。
猿饮臂相接,雁惊阵不联。
孤帆未可去,且随鸥鹭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峡口江边的宁静画卷,充满动态与光影交织的自然之美。

开篇用"石台""峡口"点明地点,通过"朝返""暮旋"的时间流动感,让人仿佛跟随诗人漫步江边。山峦在暮色中融为同一色调,而山鸟的啼鸣从两侧传来,用声音打破了画面的寂静,形成立体空间感。

中间八句是诗眼所在,诗人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将寻常景物写出新意:落日像被磨得发黄的大铜镜,初升的月亮则如突然出现的破镜;弯月如钩子挂着晚霞,又似蛾眉倒映江面;月光下的湖面像喷涌的玉石,江流则像离弦的飞箭。这些比喻既贴切又充满想象力,把黄昏到月出的光影变化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六句转向动物与人的互动:猿猴手臂相挽饮水,大雁受惊队形散乱,这些细节让画面突然生动起来。而诗人选择与鸥鹭同眠的结局,既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又留下"孤帆未去"的淡淡惆怅,余味悠长。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延时摄影,从落日余晖到月照长川,从山水静默到鸟兽活跃,在动静转换间展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精准捕捉,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沉浸于美景的愉悦与淡淡的羁旅之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