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过彦行用韵一首

荡舟烟景晚,举杯当素秋。
黄花忽在眼,白发仍满头。
临流发悲叹,援琴歌楚调。
罢席更淹留,明月波间照。
何事鹿皮翁,逃名隐屠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泛舟饮酒的场景,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开篇"荡舟烟景晚"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暮色中泛舟水上,举杯饮酒时发现已是秋天,突然看见岸边野菊,摸到自己白发。这些画面自然衔接,用"忽"字突出时光流逝的突然感。

中间四句转入情感抒发:对着流水叹息,弹奏忧伤的楚地曲调。酒席散了却不愿离开,因为月光正洒在粼粼波光上。这里"明月波间照"的静谧美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最后两句用典故作结:借"鹿皮翁"(古代隐士)的典故,自问为何要像那些隐士一样,通过隐居打渔来逃避名声。这个反问实际透露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矛盾心理——既向往超脱,又难以真正放下。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用"黄花-白发"的鲜明对比,展现对衰老的敏感 2. 通过"弹琴-望月"的动作,表现无处排遣的愁绪 3. 结尾的典故运用,揭示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典型困境

语言看似平淡,但"忽""仍""更"这些副词用得精准,像暗藏的感叹号,让寻常景物都染上了人生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