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三学山

五色琉璃白画寒,当年佛脚印旃檀。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学山的佛教圣地和自然奇观,充满神秘色彩和禅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佛教圣迹的庄严
前四句用琉璃、佛脚印、藕丝袈裟、贝叶经等佛教元素,展现山上的神圣氛围。"五色琉璃"形容寺庙建筑辉煌,"佛脚印"暗示悠久历史,"藕丝织袈裟"比喻僧衣精妙,"贝叶经难懂"突出佛法的深奥。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远离尘世的修行圣地。

2. 自然奇观的神异
五六句描写山中的两大奇景:夜晚像莲花般的红色圣灯(可能是磷火或信徒点的灯),清晨飞溅的碧绿山石(可能是瀑布或崩落的岩石)。一动一静,一红一绿,形成强烈视觉对比,赋予自然景观宗教般的神秘感。

3. 修行者的参悟
最后两句通过"鹦鹉塔"的典故(传说有鹦鹉听经悟道),引出八十位僧人的修行故事。这个开放式结尾邀请读者一起思考:这些僧人究竟参透了什么?留下想象空间,也暗含"佛法需要亲身实践"的深意。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展示金碧辉煌的寺庙特写,然后拉远拍摄昼夜变幻的山景,最后定格在僧人讲经的群像上。诗人用"琉璃""红莲""碧玉"等明艳色彩,把宗教圣地写得既庄严又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王雍

王雍(九八八~一○四五),字字子肃,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通判郑州、京西转运使、淮南转运按察使、判户部勾院、两浙转运按察使。仁宗庆历五年卒,年五十八。事见《苏学士文集》卷一五《王公墓表》、《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