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

商飙渐凄厉,游子行异乡。
单衣碎絺绤,败絮思故箱。
素心无苟得,饥寒亦其常。
穷途谩踟蹰,瞩景兴感伤。
騑騑马上儿,灼灼楼中娼。
华服美纹綵,蛱蝶竞鸳鸯。
孰云事机杼,工竭心与肠。
匪德窃世禄,胡以为辉光。
万古惟黔娄,斯人今已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游子形象,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的不公,表达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愤慨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前四句写游子处境:秋风越来越冷,漂泊在外的游子衣衫单薄破烂,只能靠破旧的棉絮御寒,思念着家乡的衣物箱。这里用"碎絺绤"(破碎的葛布衣)和"败絮"(破棉絮)生动表现了游子的贫困。

中间八句形成强烈对比:游子虽然饥寒交迫,但坚守本心不贪求不义之财。而另一边,富家子弟骑着高头大马,青楼女子衣着华丽,他们的衣服绣着蝴蝶鸳鸯等精美图案。诗人质问:这些华服背后,有多少织工耗尽心血?那些不修德行的权贵,凭什么享受荣华富贵?

最后两句借古讽今:诗人怀念古代安贫乐道的贤士黔娄,感叹当今世上已经没有这样品德高尚的人了。黔娄是春秋时期著名隐士,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不义之食,这里用来反衬当时社会的道德沦丧。

全诗通过游子的贫困与权贵的奢靡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赞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