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六
宇宙浩无际,主静即其纲。
静非寂以槁,密运治乃良。
公明闿晏灿,忠悫消彊梁。
山河帝居壮,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鸱鸮息昼鸣,凤凰梧桐翔。
黔黎歌尔极,逢掖趋大方。
皇风播品物,道辟淑运昌。
枢机不盈握,妙斡见弛张。
奈何动志静,反袂千古伤。
静非寂以槁,密运治乃良。
公明闿晏灿,忠悫消彊梁。
山河帝居壮,日月天德光。
八荒囿一和,此界均彼疆。
鸱鸮息昼鸣,凤凰梧桐翔。
黔黎歌尔极,逢掖趋大方。
皇风播品物,道辟淑运昌。
枢机不盈握,妙斡见弛张。
奈何动志静,反袂千古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探讨了一个核心思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是把握人生的关键。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向普通人传递了深刻的生活智慧。
诗的开篇说宇宙浩瀚无边,但"主静"(保持内心平静)就像抓住了一根总纲。这里的"静"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指一种清醒、有序的状态——就像一位高明的管理者,表面平静但内在运转高效。
接着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理想社会:当正直光明(公明)盛行时,奸诈小人(鸱鸮)就会安静,祥瑞(凤凰)自然出现;当忠诚朴实(忠悫)普及,强横之人(彊梁)就会消失。百姓安居乐业,读书人追求大道,整个社会就像被春风吹拂的万物,和谐繁荣。
最后诗人感叹:治国的关键(枢机)其实很简单,就像懂得松紧有度地使用弓箭。可惜人们常常在躁动中丢失了平静,这个道理自古就让人感慨万千。
全诗用"静中求治"这个朴素道理,串联起个人修养(保持清醒)、社会治理(公平正直)和自然规律(阴阳平衡)三个层面。通过凤凰与猫头鹰、百姓与读书人等生动对比,把抽象哲理变得可感可知。最终落脚到"动静有度"的生活智慧,对现代人应对快节奏生活仍有启发。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