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繁华郡城中的园林亭台,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前四句像电影镜头般展现郡圃盛景:精巧的茅亭台阁如飞鸟展翅环绕全城,当年这里驻守着威武军队(貔貅指勇猛士兵),如今城中尽是歌舞升平——千万户人家飘着丝绸衣裳的香气,处处可闻管弦乐曲。诗人用"万灶貔貅"到"千家罗绮"的转变,暗示从战乱到和平的时代变迁。
五六句特写歌舞场景:舞女柔韧的腰肢像柳枝摇摆,带起阵阵香风;歌女脸颊如花瓣敷粉,酒意染出红晕。这里"柳腰""花脸"既是比喻,又巧妙引出后文的真花真柳。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对话:诗人问亭前真实的花柳,你们经历了几度枯荣?这看似在问植物,实则暗喻人间兴衰——那些歌舞繁华、那些战火纷争,都像花开花落般循环往复。这种以自然景物反衬人世沧桑的手法,让感慨显得含蓄而深刻。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铺陈热闹的市井画卷,最后用一个意味深长的"花柳问答"收尾,留下关于盛衰无常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