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葛岭玛瑙寺僧芳洲有古琴二一名石上枯一名蕤宾铁为赋诗二首 其一

葛仙岭上瞿昙宫,老僧雪眉覆双瞳。
奇琴久蓄款识古,云是零陵水边石上之枯桐。
忆昔蛟龙宅其涘,霹雳斩龙树亦死。
道人作琴傍水弹,几夜湘江泣帝子。
迩来居我玛瑙坡,声价压倒伽陀罗。
嵇心羊体妙相得,有耳不听西湖歌。
松窗茶屋梦初醒,别鹤凄凄怨烟岭。
隔水逋仙夜不眠,听尽梅花山月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杭州葛岭玛瑙寺一位老和尚和他两把古琴的故事,重点描写了其中名为"石上枯"的古琴。

开篇先介绍背景:葛岭山上有座佛寺,里面住着一位白眉毛遮住眼睛的老和尚。他收藏着一把年代久远的奇特古琴,琴上刻着"石上枯"的名字,据说是用湖南零陵水边枯死的梧桐木做的。

接着用神话般的笔法讲这把琴的来历:从前有条蛟龙住在水边,被雷劈死后,旁边的梧桐树也枯死了。有个道士用这枯木做了琴,在湘江边弹奏时,连湘水女神都感动得落泪。这把琴现在放在玛瑙寺,音色比印度名琴"伽陀罗"还要出色。

后面写琴声的魅力:琴声既有嵇康(三国音乐家)的灵魂,又有羊公(晋代名士)的风骨,好听到让人连西湖边的流行歌曲都不想听。当琴声在清晨响起,就像失群的鹤在雾中山岭哀鸣;连隐居西湖的林逋(宋代诗人)晚上都睡不着,在梅花和月影中听琴到天亮。

全诗通过一把古琴,把神话传说、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巧妙融合。最妙的是最后两句,不直接写琴声多美,而是说连不爱凑热闹的隐士都听得入迷,这种侧面描写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琴声的魔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