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杂咏
岁除当此夜,洒扫事匆匆。
井上皆封草,门前尽画弓。
祠堂神影挂,客座佛筵崇。
撒豆祈儿疾,存炊忌釜空。
辟瘟烧术暖,承俗燎柴红。
启箧新衣振,除尘旧室攻。
买饧迎灶帝,酌水祀床公。
春帖题乡究,年书诵学童。
插笾皆柏叶,戏火有梨筒。
残历收年尽,深缸洗腊终。
市闤骄物贵,邻里馈糕通。
未识他州节,于斯异与同。
井上皆封草,门前尽画弓。
祠堂神影挂,客座佛筵崇。
撒豆祈儿疾,存炊忌釜空。
辟瘟烧术暖,承俗燎柴红。
启箧新衣振,除尘旧室攻。
买饧迎灶帝,酌水祀床公。
春帖题乡究,年书诵学童。
插笾皆柏叶,戏火有梨筒。
残历收年尽,深缸洗腊终。
市闤骄物贵,邻里馈糕通。
未识他州节,于斯异与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除夕夜的热闹场景和丰富习俗,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全诗通过18个生活细节,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人的年味。
开篇两句就像镜头快进,展现人们忙着大扫除的场景。接着诗人用"封草""画弓"两个动作特写,透露古人用稻草封井、在门上画弓箭驱邪的智慧。中间部分如同分镜头脚本:祠堂挂神像、佛前摆供品体现虔诚;撒豆祈福、留足存粮展现生活期盼;烧药草驱瘟、点柴堆守岁充满烟火气。
诗人还捕捉了换新衣、除尘垢的迎新仪式,买糖祭灶神、敬床神的趣味习俗。孩子们读春联、玩爆竹的童趣,与大人整理旧历、清洗腊味的庄重形成对比。最后邻里互赠年糕的温情,与集市物价飞涨的抱怨相映成趣,结尾的思考更让这幅年俗图有了深度。
全诗妙在不用一个"乐"字,却通过井边、门前、祠堂、厨房等不同场景的切换,让扫除声、诵经声、欢笑声自然流淌。特别是"撒豆""戏火"这些动态描写,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闻到柏枝的清香,听到梨木爆裂的脆响,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节日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