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驿站中看到松树时的感慨,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展现时空变换:当年在故乡溪边的雪中告别,如今在荒野驿站的云外重逢。通过"雪中别"和"云外逢"的意象,暗示人生漂泊的沧桑感。
中间四句聚焦松树形象:诗人自问为何要为白发增多而苦恼,不如像松树那样保持长青的胸怀。松枝迎风轻拂过路官员的马匹,月下还回荡着山寺的钟声,这些动态描写让松树充满灵性。
最后两句借典故升华主题:联想到葛洪炼丹井边的松树,临水生长的姿态仿佛要化龙飞升。这里用"欲成龙"的想象,既赞美松树的非凡气度,也暗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全诗通过旅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段,把眼前景物、人生感悟和神话传说自然融合。诗人以松树自喻,展现历经风霜仍保持清高气节的精神境界,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