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行境界和佛法力量,语言生动形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用壮丽的自然景观引出高僧: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巍峨的泰山日出穿透云层("峨峨日观"),在西边山脚有座灵验的佛寺。这里用"金地"(佛教圣地)和"玉京"(仙境)的比喻,说这位高僧是万里挑一的修行者,被选派来住持寺院、教化众生。
第二段(五六句)展现高僧的修行境界:
用"霜刀断腕"这个惊心动魄的典故(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故事),形容高僧降服心魔的决绝。他珍藏的佛经("钿轴"指镶金经卷)不仅形式华美,更蕴含着深刻佛理,说明他内外兼修。
第三段(结尾)诗人表达敬仰:
诗人谦虚地说:虽然我家乡山水很美(暗示自己也有修行环境),但要真正消除恶念、净化心灵,还得靠这样的高僧指引。"湔除"是洗涤的意思,用"赖贤能"点明全诗主旨——赞美佛法与高僧的教化力量。
全诗妙在将抽象佛法化为可见意象:云海日出喻佛法光明,断腕表现修行决心,精美经卷象征智慧传承。最后回归现实,表达对精神导师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亲切。
张掞
(995—1074)齐州历城人,字文裕。张揆弟。幼笃孝。举进士。知益都县,督赋租置里胥不用,而民以时入,石介为献《息民论》。历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入判太常、司农寺,累官户部侍郎致仕。忠笃诚悫,事兄如父,为乡党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