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蘅若同年之岭右

五岭天垂尽,曾经马伏波。
气蒸飞鸟避,木合夜猿多。
徭洞堪传檄,楼船尚枕戈。
汉家铜柱在,事业莫蹉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前往岭南(今两广地区)赴任的场景,充满豪情壮志和历史厚重感。

前两句"五岭天垂尽,曾经马伏波"用夸张手法说五岭(南岭山脉)仿佛是天边尽头,又提到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曾在此建功立业,暗示友人此去是继承先贤事业。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岭南环境:"气蒸飞鸟避"写湿热瘴气连飞鸟都避开;"木合夜猿多"说茂密丛林夜晚猿声不断;"徭洞堪传檄"指当地少数民族聚居地需要治理;"楼船尚枕戈"说水军仍保持战备状态。这些既展现岭南特色,又暗示治理重任。

最后两句"汉家铜柱在,事业莫蹉跎"最显深意:用马援立铜柱纪功的典故,激励友人要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不要虚度光阴。铜柱既是历史见证,也是功业象征。

全诗通过雄浑的边塞风光、厚重的历史典故,既表达对友人旅途艰险的关切,更寄托着对其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诗中"飞鸟避""夜猿多"等生动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岭南的独特风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