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隐居山林的老人,赞美了他们清贫自守、远离尘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流露出对他们孤独命运的深切同情。
前四句勾勒出一幅隐士生活的画面:西山深处有处幽静的隐居地,松树桂树生长在岩石间。两位老人长期采摘野菜为生,十年来都很少下山到集市。这里用"采薇"的典故(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暗示两位老人品行高洁,甘于清贫。
后四句则转向对隐士命运的感慨:岁月似乎特别眷顾他们,让他们保持着黑发容颜("驻颜"),但他们始终穿着粗麻衣服,暗示内心仍有未了的遗憾。最后在夕阳西下时,诗人听到他们悲凉的歌声,自己也忍不住痛哭而归。这里的"一倍悲歌"既指歌声的悲怆,也暗含了诗人对隐士命运的加倍感伤。
全诗通过"松桂""采薇""麻衣"等意象,塑造出高洁脱俗的隐士形象,又以"黑发"与"麻衣"的对比、"悲歌"与"恸哭"的呼应,展现了隐士光鲜外表下的内心苦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向往,又有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