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送别的动人画面,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头两句用生动的自然景物营造送别氛围:垂柳轻摆、黄莺娇啼、鲜花盛开,在红亭绿酒的陪衬下更显离愁。三四句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写友人归途的孤寂——函谷关的冷月让人忧愁,梦中才能回到磻溪的青山,暗示友人漂泊的艰辛。
五六句是诗人的人生感悟:春色短暂要珍惜,世俗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最后两句情感爆发:望着西方故乡方向肝肠寸断,泪水已打湿了衣衫,将离别的悲伤推向高潮。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先用明媚春景反衬离愁,再借旅途艰辛写人生况味,最后回归最朴素的乡愁与友情。景物越美,离愁越深;路途越远,情谊越真。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让普通的送别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