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平

孤城已复愁还剧,草合通衢杂藓痕。
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月冷有悲魂。
步兵涉海悬夷馘,飞旆降俘散蚁屯。
且喜丈人在帷屋,愿从骥尾报君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后一座孤城的凄凉景象,同时表达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忠诚之心。

前四句写战后孤城的破败:城池虽然收复了,但人们依然愁苦不堪。杂草长满了街道,夹杂着苔藓的痕迹。废弃的房屋房梁空空,连燕子都不来做窝。清冷的月光下,仿佛能看见战死者的亡魂在游荡。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痛。

后四句转向战场上的场景:将士们跨海作战斩杀敌人("夷馘"指敌首),军旗飘扬处敌军如蚂蚁般溃散投降。最令人欣慰的是("丈人"指主帅)将军仍在军营坐镇,诗人表示愿意追随将军继续报效国家。

全诗通过强烈对比:废墟与战场、死亡与胜利、悲凉与豪情,既控诉了战争的残酷,又歌颂了将士们的英勇。最后两句尤其感人,在目睹了这么多苦难后,诗人依然选择追随将军,体现了古代军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