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年曰:离奇怪诡,笔墨之妙在此。如鼓天风海涛之曲,令我三日耳聋又 为杞园题浮家图

烟波宽几许。
抖擞青蓑垂钓去。
恰流水、桃花时节。
对西塞山前,一双飞鹭。
高风可溯。
倩生绡、三尺留取。
看历历,笔床茶灶,泛宅画中住。
今古。
逃名渔父。
怕东华、软红如雾。
江湖自结鸥侣。
正柳下移船,菰边分路。
美人共兰渚。
又何必天家赐与。
仙槎上,此生有分,鼓枻带笭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生活的渔父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分析:

背景与主题

诗中的渔父过着一种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这一形象,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的具体内容解析

1. 开篇意境 - “烟波宽几许。抖擞青蓑垂钓去。”:诗人用“烟波”来形容广阔的水面,渔父带着青色的蓑衣去垂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宽广的氛围。 - “恰流水、桃花时节。对西塞山前,一双飞鹭。”:春天来了,流水潺潺,桃花盛开,渔父面对西塞山,看到一对飞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

2. 精神追求 - “高风可溯。倩生绡、三尺留取。”:这里的“高风”指的是高洁的品行,渔父想要追寻这样的精神境界,用“三尺生绡”来记录这种高洁的生活。 - “看历历,笔床茶灶,泛宅画中住。”:渔父的生活简单而雅致,用笔床(画案)和茶灶,过着一种漂泊但却怡然自得的生活。

3. 古今对比 - “今古。逃名渔父。怕东华、软红如雾。”:诗人将渔父的生活与现代社会的喧嚣对比,认为渔父避开了世俗的名利之争,远离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 - “江湖自结鸥侣。正柳下移船,菰边分路。”:渔父与鸥鸟为伴,在柳树下移动船只,选择自己的道路,过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4. 理想生活 - “美人共兰渚。又何必天家赐与。”:渔父认为与美人相聚在水边,不需要来自上天的赐予,表达了对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 “仙槎上,此生有分,鼓枻带笭否。”:诗人想象渔父乘着仙槎(神话中的仙船)旅行,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的憧憬。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渔父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渔父形象,不仅是一种逃避世俗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心灵纯净和精神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这种生活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传达了对现代社会功利主义的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