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野泉别墅图
皋陶旧国群山里,寂寂野泉山谷底。
试寻山脉问泉源,定有蛟龙拔湫起。
城郭犹堪万家汲,芜秽适从何代理。
大雨不溢旱不枯,育德渊然古君子。
簿领三年报政成,习俗能谙风土美。
桐乡爱我爱桐乡,旧日劝农曾到此。
身闲却作负耒来,愿与吾民同井里。
安仁已种环县花,伯道惟饮吴中水。
毋勤父老歌去思,此处枕流方洗耳。
试寻山脉问泉源,定有蛟龙拔湫起。
城郭犹堪万家汲,芜秽适从何代理。
大雨不溢旱不枯,育德渊然古君子。
簿领三年报政成,习俗能谙风土美。
桐乡爱我爱桐乡,旧日劝农曾到此。
身闲却作负耒来,愿与吾民同井里。
安仁已种环县花,伯道惟饮吴中水。
毋勤父老歌去思,此处枕流方洗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乡村别墅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民生的关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景:在群山环绕的古老之地,有一条静静流淌的山谷野泉。作者想探寻泉水的源头,猜想那里一定有蛟龙潜伏。这里用蛟龙的想象,赋予了野泉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民生:这泉水能滋养万家百姓,但周围的杂草该由谁来清理呢?泉水无论旱涝都保持稳定,就像一位品德高尚的君子。作者在这里把泉水人格化,赞美它滋养百姓、恒久不变的品质。接着写自己在这里劝农三年的经历,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第三部分(最后六句)抒情:现在作者卸下官职,带着农具来到这里,想和百姓一起生活。他已经像古代贤臣一样,在这里种花植树、饮用当地的水。最后劝父老乡亲不必为他送行,因为他要在这里隐居,像古人许由洗耳那样远离尘嚣。
全诗通过野泉这个意象,把自然景观、民生状况和作者心境巧妙融合。最动人的是作者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从当官时的劝农爱民,到卸任后愿与百姓同住,最后选择归隐却不离百姓。这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通过泉水这个象征物得到了诗意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