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山二首

万古凌空孤拄轩,百年那得此身存。
醉醒欲扫云开眼,兴逸谁归月掩门。
走遍莆阳随处有,游观天下见人论。
细瞻五岳神来舍,旁耸诸山势更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壶山),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诗人独特的感受,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感悟。

前两句"万古凌空孤拄轩,百年那得此身存":壶山像一根擎天柱般矗立在天地间,历经万年风雨。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能亲眼看到这样的奇景实属难得。这里用"孤拄轩"的比喻,把山比作支撑天地的柱子,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写诗人的游览体验:"醉醒欲扫云开眼"说云雾缭绕中,醉眼朦胧的诗人想拨开云雾看个真切;"兴逸谁归月掩门"表现诗人游兴正浓,直到月亮升起、山门关闭还不愿离去。"走遍莆阳随处有,游观天下见人论"则说这座山在莆阳地区很有名,人们游历天下后仍会谈论它的美景。

最后两句"细瞻五岳神来舍,旁耸诸山势更尊":仔细看会发现,这座山汇聚了五岳(五大名山)的神韵,周围的其他山峰在它面前都显得矮了一截。这是对壶山至高地位的赞美。

全诗通过时空对比(万年高山vs百年人生)、动静结合(云雾变幻vs山峰永恒)、大小映衬(壶山vs周围群峰)等手法,既写出了壶山的雄伟气势,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的向往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语言豪放而不失细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