弼公院问病

一头细发两分丝,卧见芭蕉白露滋。
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描绘了一个生病的老人形象:头发稀疏花白,躺在床上看着窗外芭蕉叶上的露水。这里用"细发两分丝"形容头发稀少花白,"芭蕉白露滋"的湿润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要想让修行者(居士)不生病,除非等到天下众生的苦难都消失的那一天。这里用"直待众生苦尽时"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条件,点出了两个深刻道理:一是修行者与众生同病相怜,众生的苦难就是修行者的心病;二是真正的修行者不会只顾自己健康,而是心系众生疾苦。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生病这个日常小事,写出了修行者"心系天下"的大情怀。就像现代那些为他人奔波操劳的人,往往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一样,诗中修行者的"病"其实是一种心系众生的表现。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大众疾苦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