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二日在西坪作

幽居何事苦魂销,独倚危栏遣寂寥。
陇首草肥秋放马,云边风急暮盘雕。
新愁半遂砧声起,壮志全同木叶雕。
况复登临近重九,一篱黄菊雨潇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重阳节前孤独居住时的复杂心情,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忧愁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前两句写主人公独自住在偏僻的地方,靠着栏杆排解寂寞。"幽居"说明住得偏远,"魂销"形容心情极度低落。这里用"苦"字强调孤独感特别强烈。

中间四句用秋天特有的景象来烘托心情:看到草原上肥美的草和放牧的马,天上猛禽在风中盘旋,听到捣衣声(砧声)想起新的烦恼,感觉自己曾经的壮志像落叶一样凋零。这些画面都是秋天常见的,但作者用来比喻自己的处境——既有对自由的向往(放马、盘雕),又有现实的无奈(新愁、壮志凋零)。

最后两句点明时间临近重阳节(重九),但眼前只有雨中摇曳的菊花。这里"一篱黄菊"既是实景,也暗示着重阳节本该赏菊的习俗,而"雨潇潇"更增添了凄凉感。

全诗妙在把季节特征、节日氛围和个人情感完美融合。秋天的萧瑟对应着心情的低落,重阳的团聚传统反衬出独居的孤寂。看似在写景,实则句句都在抒发那种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苦闷。特别是"壮志全同木叶凋"这个比喻,把抽象的理想破灭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直观体会到作者的失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