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诣阙上疏请其先人恤典
春云树欲迷,春流浩无极。
之子远行迈,感慨欣且恻。
恻念怀先臣,劳勋著绝域。
忠魂滞黔天,公论痛久抑。
欣逢圣主兴,朝端光霁辟。
天高而听卑,应为鉴忠赤。
仰天试号呼,鹃血化成碧。
之子远行迈,感慨欣且恻。
恻念怀先臣,劳勋著绝域。
忠魂滞黔天,公论痛久抑。
欣逢圣主兴,朝端光霁辟。
天高而听卑,应为鉴忠赤。
仰天试号呼,鹃血化成碧。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为了给已故父亲争取朝廷抚恤,远行去京城上疏的故事。全诗用春天景象开头,却暗含复杂情感。
前四句用"春云遮树""春水浩荡"的朦胧美景,反衬朋友远行时既激动又心酸的心情——激动的是能替父亲伸冤,心酸的是父亲已逝。
中间六句揭示原因:朋友父亲曾是边疆功臣,死后忠魂却长期得不到朝廷认可。这里用"黔天"(贵州的天空)暗指偏远地区,说忠魂被困在那里,其实是说功绩被埋没。
后六句出现转机:新皇帝登基后政治清明,朋友觉得这是申诉的好时机。"天高听卑"是说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能体察民间疾苦。最后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比喻朋友为父伸冤的决心——哪怕喊破喉咙、哭出血泪也要坚持。
全诗巧妙运用春天意象和典故,把孝子为父请命的决心写得感人至深。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明知很难但仍要奋力一搏"的悲壮感,就像杜鹃鸟不停啼叫直到吐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