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鹤赋

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澘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精含丹而星曜,顶凝紫而烟华。引员吭之纤婉,顿修趾之洪姱。叠霜毛而弄影,振玉羽而临霞。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厌江海而游泽,掩云罗而见羁。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

于是穷阴杀节,急景凋年。骫沙振野,箕风动天。严严苦雾,皎皎悲泉。冰塞长河,雪满群山。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回,晓月将落。感寒鸡之早晨,怜霜雁之违漠。临惊风之萧条,对流光之照灼。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始连轩以凤跄,终宛转而龙跃。踯躅徘徊,振迅腾摧。惊身蓬集,矫翅雪飞。离纲别赴,合绪相依。将兴中止,若往而归。飒沓矜顾,迁延迟暮。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奔机逗节,角睐分形。长扬缓骛,并翼连声。轻迹凌乱,浮影交横。众变繁姿,参差洊密。烟交雾凝,若无毛质。风去雨还,不可谈悉。既散魂而荡目,迷不知其所之。忽星离而云罢,整神容而自持。仰天居之崇绝,更惆怅以惊思。

当是时也,燕姬色沮,巴童心耻。巾拂两停,丸剑双止。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入卫国而乘轩,出吴都而倾市。守驯养于千龄,结长悲于万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舞鹤赋》是一篇描写仙鹤的华丽赋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鹤的高洁与命运起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仙鹤的神性与自由(前半部分) 开篇把鹤塑造成"仙界来的鸟"——它像修仙小说里的灵兽,羽毛如霜雪般纯净,头顶泛着紫烟般的光华。白天在神仙的芝田嬉戏,夜晚饮瑶池仙水,翱翔时能飞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用"蓬壶""昆阆"等神话地名,给鹤蒙上奇幻色彩。

二、跌落凡尘的哀伤(过渡段) 转折出现在"厌江海"之后,就像仙女下凡的剧情:仙鹤厌倦仙境寂寞,来到人间却被罗网捕获。严寒季节的描写特别有画面感——狂风卷沙、冰封大河、雪山连绵,这些苦寒景象暗示鹤在人间遭遇的困境。

三、绝美舞姿的震撼(核心段落) 最精彩的是对鹤舞的描写,像电影慢镜头: - 动作:忽而像凤凰踏步,忽而如蛟龙腾跃,翅膀拍打时如雪花纷飞 - 队形:时而分散如蒲公英飘散,时而聚拢似丝线交织 - 特效:舞动快到看不清羽毛,仿佛与云雾融为一体 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演,让观众"魂都看飞了",连最专业的舞者(燕姬、巴童)都自愧不如。

深层寓意: 表面写鹤,实则寄托文人理想。仙鹤象征: 1. 不被世俗束缚的高洁品格 2. 怀才不遇的苦闷(从仙境到被驯养) 3. 绝世才华终将被看见(结尾说鹤的舞姿能让全城围观)

全文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既有仙鹤特写镜头,又有环境氛围渲染,最后用震撼的"舞蹈表演"收尾,让人在惊叹之余,感受到美丽生灵被禁锢的淡淡哀伤。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