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椒山先生墓

曾读遗书叹直臣,遥阡极望更沾巾。
一身生死留天地,两疏淋漓泣鬼神。
鸟集墓门名不恭,鹤归华表恨如新。
行行立马秋风急,杯酒何年荐涧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继盛为纪念忠臣杨椒山(杨继盛自称)而作,表达了对这位正直官员的敬仰和悲愤之情。全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几个关键场景传递出对忠臣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联“曾读遗书叹直臣,遥阡极望更沾巾”写诗人曾经读过杨椒山的遗书,感叹他的正直忠诚;远远望着他的坟墓,忍不住流泪。这里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对忠臣的敬佩和哀伤。

颔联“一身生死留天地,两疏淋漓泣鬼神”赞美杨椒山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永存天地之间。他写的两封奏疏(指弹劾权臣严嵩的奏章)饱含血泪,连鬼神都会被感动哭泣。这两句突出了杨椒山的忠烈和奏疏的震撼力。

颈联“鸟集墓门名不恭,鹤归华表恨如新”用象征手法表达愤懑。乌鸦停在墓门,暗示世道不公,对忠臣不够尊敬;仙鹤飞回华表(象征高洁),但恨意依然新鲜,说明忠臣的冤屈至今未消。这里暗含对当时政治黑暗的批判。

尾联“行行立马秋风急,杯酒何年荐涧蘋”写诗人骑马徘徊在秋风中,心情急切,不知何时才能用一杯酒祭奠这位忠臣。“涧蘋”是水边的香草,常用于祭祀,表达诗人渴望纪念却感到无力的心情。

全诗通过“遗书”“墓门”“秋风”等意象,将个人哀思与对时代的批判结合,既纪念忠臣,又暗讽现实。语言直白但情感浓烈,普通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正义的呼唤和对忠臣的深切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