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敕题古瓷琴
烧土乃成埙,八音有瓷作。
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
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
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
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
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桐材易以制,取韵果奚若。
尝闻古琴台,列瓮宛藏橐。
鸣弦应虚响,风籁转松壑。
谁令哀玉弹,翻向陶家托。
修内重官窑,供御想如昨。
希声代传宝,长奉歌风乐。
赋质谢虫穿,无劳鞠通索。
古黝隐沈沈,冲然具元泊。
鉴赏自天题,浮光映铜雀。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用古瓷做的琴,主题是赞美这件艺术品既古朴又高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材料的新奇
开头说"烧土成埙",点明这琴是用陶瓷做的(埙是陶制乐器)。诗人觉得很有趣:木头做的琴常见,但陶瓷琴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就像现在有人用玻璃或金属做乐器,大家也会好奇它的音色。
2. 声音的想象
诗中描写琴声像风吹过松林("风籁转松壑"),又像美玉相碰("哀玉弹")。这里用大自然的声音来比喻,说明瓷琴的声音既清亮又带着古朴的韵味,比直接说"声音好听"更生动。
3. 历史的厚重
提到"修内重官窑",是说这琴出自宋代著名的官窑,属于皇家用品。诗人抚琴时,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宫廷乐声("长奉歌风乐"),就像我们现在听古琴曲会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
4. 艺术的价值
最后说这琴"古黝隐沈沈",表面看着黝黑朴素,却藏着深沉的美。就像有些古董看似不起眼,懂行的人却能看出它的珍贵。皇帝亲自题词鉴赏("鉴赏自天题"),更说明它的不凡。
全诗妙在把一件瓷器写出了生命感:明明是泥巴烧制的死物,却被形容得能奏响松风、承载历史。就像现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在诗人眼中都是会"说话"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