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尺木画竹

画叉高展秋■({衤鹿})■({衤敕}),磊落长身一区玉。
天风吹我过衡湘,彷佛青岩白沙曲。
名手宋文元仲圭,古劲笔力挽与齐。
即今画欠铁钩锁,茎驽叶钝俗不医。
良朝客满东轩外,起立如墙开眼界。
梢长便欲破屋椽,室小檐低不容挂。
枝枝叶叶竹意中,无枝叶处皆清风。
汤瓶火急作蟹语,瞪视大幛空复空。
细思似有百怪助,妙在无意非人工。
南溪上品潇湘种,愁绝烟林什伯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画,以及观画时的震撼感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画作的气势
开篇用"画叉高展"形容画幅巨大,竹子像"一区玉"般挺拔清雅。诗人感觉自己被天风吹到了湖南衡湘一带,仿佛置身真实的竹林溪水边,说明画作非常逼真传神。

2. 画技的传承
提到宋代文同(文与可)和元代吴镇(仲圭)两位画竹名家,说这幅画继承了古人遒劲的笔力。但话锋一转说现在很多画作缺乏"铁钩锁"般的力度,枝叶画得软弱俗气,反衬出眼前这幅画的珍贵。

3. 观画的场景
描写众人挤在东轩外看画的场景:大家不约而同站起来,像一堵墙似的,被画震撼。竹梢长得几乎要戳破屋檐,但屋子太小挂不下这幅巨作,用夸张手法表现画的宏大。

4. 艺术的魔力
最精彩的是对画作神韵的描写:有枝叶的地方充满竹意,没枝叶的空白处也仿佛有清风流动。诗人盯着大画看入神时,听见煮茶的水沸声像螃蟹吐泡,突然回神发现眼前其实只有空白的画布——说明画得太传神,让人产生幻觉。

5. 创作的真谛
最后点明艺术真谛:好画看似有神怪相助,其实妙在"无意非人工"的自然天成。结尾提到这是潇湘竹中的极品,比其他竹林更令人感动,再次强调画作的艺术高度。

全诗通过生动的观画体验,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艺术能让人身临其境,既需要传承古人技法,更要追求自然天成的神韵。诗人用煮茶走神的细节,巧妙表现了艺术令人忘我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