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池青蛙

隐见多无定,时开一道萍。
瘿分荷背白,身带藓文青。
吐雹收寒井,随僧入净瓶。
柏坛祠后稷,应想作龙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生活在僧院池塘中的青蛙,通过它的日常活动展现出一幅充满禅意的自然画卷。

开篇用"隐见多无定"形容青蛙时隐时现的身影,就像池塘里飘忽不定的浮萍。这里用浮萍的飘动来比喻青蛙行踪的难以捉摸,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青蛙的外貌:它背上的花纹像荷叶的脉络一样洁白,青绿色的身体上布满苔藓般的斑纹。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更把青蛙与池塘环境完美融合,仿佛它就是池塘自然生长的一部分。

"吐雹收寒井"这句很有想象力,把青蛙的鸣叫声比作冰雹落入井中的声响,既写出了声音的清脆,又带着一丝凉意。"随僧入净瓶"则给画面增添了宗教色彩,青蛙仿佛也沾染了佛门的清净。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神话传说,说这只青蛙在柏树环绕的祭坛旁,或许会像后稷(农业之神)那样化身为龙。这个转折出人意料,把平凡的青蛙提升到了具有灵性的高度,给全诗带来一种神秘的美感。

整首诗把一只普通青蛙写得灵气十足,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让读者看到僧院池塘中这个小生命不平凡的一面。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精准刻画,又融入了佛教的清净意境,最后还加入了神话色彩,读来清新脱俗又余味悠长。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