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青县河二首 其一

晨朝渡河冰,飞雪没马足。
季冬群象晦,天气廓平陆。
四望无行人,狐兔走且伏。
宿莽既以稀,安见林与屋。
俯仰以茫茫,远驾和所属。
行行仆夫啼,我马伤踯躅。
北地多苦寒,天道方杀戮。
所遇物尽残,谁不忧行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严冬清晨渡河的艰难场景,充满苍凉悲怆之感。

开篇直接展现渡河时的恶劣环境:清晨踩着结冰的河面过河,纷飞的大雪淹没了马蹄。隆冬时节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空旷。这四句用"冰""飞雪""晦""廓"等字眼,勾勒出刺骨的寒冷和荒芜感。

接着写四周空无一人,只有野兔狐狸时隐时现。干枯的野草稀疏,连树林房屋都看不见了。这里通过动物和植物的状态,进一步强化荒凉氛围。诗人环顾四周,天地茫茫,不知该往何处去,流露出迷茫无助的心情。

最后写随从在哭泣,马匹也踌躇不前。北方严寒本就如杀戮般残酷,所见之物都残败不堪,这样的环境下谁不为远行而忧愁呢?"杀戮"一词将自然环境的严酷拟人化,把寒冬比作无情的刽子手,突显出行路的艰辛。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冰天雪地、荒芜景象的刻画,以及人马困顿的描写,自然流露出旅途的孤寂艰辛和对前路的忧虑。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将冬日远行的苦寒体验写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刺骨的寒冷和沉重的心情。

朱长春

朱长春(1511-?)字大复,浙江乌程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常熟阳信等知县,官刑部主事。著有《朱大复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