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戴石玉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孰为玉工,师友父兄。
他山之石,今则在我。
彼璞之弃,我责之堕。
为瑚为琏,如圭如璋。
山泽之润,邦家之光。
玉不自毁,人自丧宝。
闻士称名,不离其道(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三)。
孰为玉工,师友父兄。
他山之石,今则在我。
彼璞之弃,我责之堕。
为瑚为琏,如圭如璋。
山泽之润,邦家之光。
玉不自毁,人自丧宝。
闻士称名,不离其道(清曾燠《江西诗徵》卷二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玉石"比喻人的成长,传递了深刻的处世哲理。全诗可分为三层含义:
第一层讲成长需要外力帮助。开篇用"雕琢玉石"比喻人的培养过程,指出老师、朋友、父兄就像玉匠一样帮助我们成长。"他山之石"指借鉴他人长处,现在这些经验已经变成自己的财富。如果荒废天赋(璞玉被弃),责任在自己。
第二层用四种玉器比喻成才方向。"瑚琏"是宗庙礼器,"圭璋"是官员信物,比喻人才能成为国家栋梁。就像山泉滋养玉石,人才也能为国家增添光彩。
第三层强调坚守本心的重要性。玉石不会自我毁灭,是人自己糟蹋珍宝。真正的人才(闻士)之所以被称颂,是因为始终坚守正道。
全诗妙在把人生哲理融入"玉石"这个日常意象:成长需要打磨,但更要自己珍惜天赋;可以成为不同人才,但核心是保持品德。这种将大道理融入小物件的写法,既生动又深刻,至今仍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