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咏

绿衣宛地红倡倡,熏风似舞诸女郎。
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蜀葵咏》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描绘了蜀葵花的艳丽姿态和灵动神韵。

前两句"绿衣宛地红倡倡,熏风似舞诸女郎"像一组动态特写:碧绿的枝叶像铺地的裙摆,火红的花朵高高挺立,暖风一吹,整株花就像一群穿着红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里把静态的花写活了,尤其"倡倡"(形容挺拔)和"舞"字,赋予蜀葵一种张扬的生命力。

后两句突然转向人间故事:"南邻荡子妇无赖,锦机春夜成文章"。表面看是写邻家不务正业的妇人熬夜织锦,实则暗含深意。蜀葵花瓣的纹路像织锦的纹理,诗人借此把自然之美和人工之美联系起来。用"无赖"(这里指任性)形容妇人,反而突出了她织锦时的专注热情,就像蜀葵在春光里肆意绽放的劲头。

全诗最妙的是双重比喻:花似人,人似花。既用少女的舞姿写花的摇曳,又用织锦的巧手写花瓣的精美。这种循环比喻让平凡的蜀葵瞬间有了故事感和人情味,让人看到自然造物与人类艺术之间奇妙的呼应。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