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柱图

鬼门幽险深百篙,人门逼窄逾两牢。
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
开图顿觉风雷怒,素发飘箫激衰腐。
河来天上石不移,安得此心如底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三门峡的险峻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渺小与坚韧。

前四句像一组惊险镜头:鬼门峡幽深得能插进百根竹竿,人门峡窄得像两间牢房挤在一起。船夫喊渡时嘴角都喊出血,生命在这里轻得像鹅毛,随时可能被激流吞没。诗人用"口流血""轻鸿毛"这种夸张又真实的细节,让读者瞬间感受到渡河的凶险。

后四句笔锋一转,打开画卷时仿佛听见风雷怒吼,白发被狂风吹得像在抗议衰老。但最震撼的是"河来天上石不移"——黄河像从天上倾泻而下,而砥柱山却岿然不动。这里用"天上"形容黄河落差之大,用"石不移"象征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最后诗人发出感叹: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定?

全诗妙在三个反差:鬼门人门的险恶vs砥柱山的沉稳、船夫生命的脆弱vs巨石的顽强、自然界的狂暴vs人心向往的坚定。就像用惊涛骇浪做背景板,突显出人类精神力量的珍贵。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面对困境时,渴望内心坚定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