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节妇

荼蓼未为苦,姜桂未为辛。
累累辛苦者,无若未亡人。
欲随世苟活,生则同室死同椁。
欲殉夫并殂,阿婆方老儿方孤。
朝养姑,暮教子,泉下良人犹不死。

现代解析

这首《乐节妇》用直白的语言刻画了一位寡妇的艰难处境和坚韧品格,展现了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家庭责任与个人情感间的挣扎。

开篇用"荼蓼""姜桂"两种苦味植物作比,说它们都不算真苦,最苦的是守寡的女人。这种对比立刻让读者感受到寡妇生活的苦涩程度。接着用"生同室死同椁"的俗语,表现她原本想追随丈夫而去的念头,但现实是婆婆年老、孩子幼小,让她不能轻生。

中间部分用"朝养姑,暮教子"这样工整的对仗,像镜头一样展现她每天的生活:白天伺候婆婆,晚上教育孩子。最后一句"泉下良人犹不死"特别动人,意思是虽然丈夫已在地下,但通过她继续尽孝养小的行为,丈夫的精神仿佛还活着。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让我们看到这个普通妇女在绝境中爆发出的生命力。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地尽本分,却在这种平凡的坚持中,完成了对逝去丈夫最好的告慰,也实现了自我生命的价值。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女性身上那种"柔韧如蒲草"的生存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