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伯雨初阳台倡和卷

笙管声沈綵凤飞,朝阳出海散晴晖。一时文物推延祐,五夜丹光起太微。

岁月无情诗卷在,山川如故昔人非。秪应湖上梅花月,照见荒台独鹤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开头两句"笙管声沈綵凤飞,朝阳出海散晴晖"用生动的意象拉开序幕:曾经热闹的音乐声渐渐消失,凤凰般绚丽的景象也飞走了,只剩下朝阳洒下的阳光。这里暗示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

中间四句聚焦历史变迁。"一时文物推延祐"说的是过去(元代延祐年间)文化昌盛的景象,"五夜丹光起太微"用星象比喻当时的兴盛气象。但紧接着"岁月无情诗卷在,山川如故昔人非"形成强烈对比——虽然诗卷还在、山河依旧,但当年的人事都已改变,突出时光无情的主题。

最后两句"秪应湖上梅花月,照见荒台独鹤归"将镜头拉回现实:如今只有湖上的明月和梅花,映照着荒凉的初阳台,一只孤鹤独自归来。这个凄清的结尾与开头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用孤鹤的形象暗示诗人自己,表达出深深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用音乐、凤凰、朝阳、星象等华丽意象与梅花、孤鹤、荒台等冷清意象形成反差,生动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繁华落尽的苍凉,传递出诗人对文化盛事消逝的惋惜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