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任伯(谢时为定武学官)

盛乐宫前紫府君,开花流水不知春。
悠悠永叹坐石室,自有此山无此人。
我来婆娑弄明月,松声草色俱清新。
列仙元癯不佞佛,却语小谢求纶巾。
明经使者风生在,文字政须君等辈。
雁门雁美亦思归,讲肄还当寻马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谢任伯的朋友,当时他在定武(今河北定州)当学官。诗人用轻松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才华的赞赏。

前四句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紫府君(仙人)居住的盛乐宫前,花开水流却感受不到时间流逝。诗人独自坐在石室里感叹,这座山一直存在,但像自己这样的人却很少。这里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中间四句写诗人自己享受山间生活:在月光下漫步,感受清新的自然景色。遇到不拜佛的仙人(列仙),反而向谢任伯(小谢)请教如何获得隐士的纶巾(象征隐逸身份)。这里用幽默的方式夸赞朋友有隐士风范。

最后四句转向现实:称赞谢任伯这样的学者(明经使者)文采风流,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虽然雁门关的风景很美让人想归隐,但教书育人(讲肄)的工作也很重要。马队指代书院或学校,暗示朋友应该继续教育事业。

全诗在仙山意境和现实责任之间巧妙切换,既表达了隐逸之趣,又肯定朋友的社会价值,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有趣。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