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奉和皇帝重阳节登高时所作,主题围绕君臣同乐的秋日盛景展开。
首联"时和素秋节,宸豫紫机关"点明时间背景:正值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皇帝(宸豫)在皇宫(紫机)准备出游。这里用"紫机关"代指皇宫,既显尊贵又避免直白。
颔联"鹤似闻琴至,人疑宴镐还"用了两个典故:仙鹤闻琴而来,暗喻皇帝德行感召万物;周武王在镐京宴饮的典故,将当下比作太平盛世的君臣同乐。通过典故把现实场景升华到历史高度。
颈联"旷望临平野,潺湲俯暝湾"转入实景描写:登高远眺开阔的平野,俯瞰暮色中流水潺潺的河湾。一远一近的视角转换,展现秋日黄昏的壮美景色。
尾联"无因酬大德,空此愧崇班"是诗人的谦辞:面对皇帝的恩德,自己身居高位(崇班)却无以为报,只能感到惭愧。这种表达既符合应制诗的礼仪要求,又暗含对皇权的敬畏。
全诗结构严谨,从时节铺垫到典故渲染,再到景物描摹,最后以谦辞作结。诗人巧妙地将歌功颂德之意融入秋日登高的画面中,用典自然而不晦涩,写景大气而不浮夸,展现了唐代应制诗"雅正平和"的典型风格。
卢怀慎
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自认才能不如姚崇,遇事推让,被讥为“伴食宰相”。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逝,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