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场景,核心是通过祭品、礼仪表达对祖先的虔诚孝心。
前四句用具体物品展现祭祀准备:
1. "祼圭"(祭祀用的玉器)已洗净,"郁鬯"(香酒)已摆好,体现对祭品的精心准备
2. "画幕"(彩绘帐幕)像云一样高悬,"黄流"(美酒)如玉般醇厚,通过视觉和味觉描写营造神圣氛围
后四句转向仪式过程:
1. 仪态端庄地献酒,礼仪完备地进行集体祭祀,展现祭祀的规范严谨
2. 最后点明主旨:大地见证着这份孝心,逝去的亲人正欣慰地享用祭品
全诗亮点在于:
- 用"玉醇""云举"等比喻让庄严仪式具象化
- 通过洗玉、摆酒、献祭等动作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结尾将物理仪式("地察")与精神寄托("飨亲")自然结合,传递出祭祀的核心是情感的寄托
本质上,这是首通过物质仪式表达精神追思的诗,现代人虽不熟悉古代礼仪,但仍能感受到其中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敬畏之心。
张齐贤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