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

春阴薄。花冥漠。金街三月初行乐。碧纻春。玉奁人。

蝉飞雾鬓,风前立画裙。

浮生酒浪分馀沥。娇甚春愁生远碧。犀心通。暖芙蓉。

此时不恨,蓬山千万重。

现代解析

这首《梅花引》描绘了春日里一场朦胧而浪漫的邂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美人、美酒与春愁交织的画面。

上片写景:
开篇用"春阴薄"三字定调——这是个光线柔和的阴天,花朵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花冥漠")。贵族街巷("金街")上,人们开始三月游春。接着镜头聚焦:穿着碧绿春衫的少女("碧纻春"),像玉匣中走出的仙子("玉奁人"),蝉翼般的发鬓轻扬,站在风中,彩裙如画。这里用"雾鬓""画裙"等比喻,突出女子飘逸的美。

下片抒情:
诗人与美人共饮,将人生比作酒中浮沫("浮生酒浪"),分饮时见她眉头微蹙,春愁如远山青黛("远碧")。但两人心有灵犀("犀心通"),酒暖芙蓉面,此刻即使相隔蓬莱仙山千万重也不觉遗憾——因为心灵已相通。这里"蓬山"象征现实距离,而"不恨"道出精神共鸣的珍贵。

全诗亮点:
1. 朦胧美感:全篇笼罩在春日薄雾般的氛围里,花、人、酒都带着柔光滤镜
2. 矛盾张力:春愁与暖酒、物理距离与心灵贴近形成巧妙对比
3. 隐喻手法:用"蓬山"代指现实阻碍,用"犀心通"暗喻默契,含蓄又深刻

本质上,这是首关于"瞬间即永恒"的诗——春日偶遇中,一个眼神的交汇,就足以让时空距离失去意义。

蔡松年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因家乡别墅有萧闲堂,故自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宋宣和末从父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蔡松年曾为宗弼“兼总军中六部事”,仕至右丞相,封卫国公,卒谥“文简”。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