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草词
髑髅起语鸱叫啸,山精夜啼楚王庙。
渡淮风雨八千人,叱咤向天成白道。
身经百战转危亡,很籍悲歌出汉堡。
夜帐天寒抱玉泣,血变草青烟晓湿。
他年辟仇春草生,吴中草死无妾名。
自从为草生西楚,得到吴中犹楚舞。
渡淮风雨八千人,叱咤向天成白道。
身经百战转危亡,很籍悲歌出汉堡。
夜帐天寒抱玉泣,血变草青烟晓湿。
他年辟仇春草生,吴中草死无妾名。
自从为草生西楚,得到吴中犹楚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虞美人草词》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战场悲歌 开头用"骷髅说话""猫头鹰嚎叫"等阴森意象,渲染出古战场的恐怖氛围。八千将士渡淮河时遭遇暴风雨,他们怒吼着向天抗争("叱咤向天成白道"),却最终全军覆没。这里暗含对战争残酷的控诉。
2. 虞姬的化身 诗中"血变草青"是关键转折:将士们的鲜血染红土地,第二年长出青草,这草就是虞姬的化身。"抱玉泣"指项羽兵败时虞姬的哀伤,"吴中草死无妾名"暗示她宁做楚地野草,也不愿屈辱偷生。
3. 文化象征 结尾"楚舞"二字点明深意:虞美人草被带到吴地(胜利者地盘),却依然保持着楚地的精神。就像虞姬虽死,她的气节永远属于西楚。草成为忠贞不渝的象征,在异乡也带着故土印记。
全诗妙在将历史传说、自然现象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通过"血变草"的奇幻想象,把战争伤痛转化为永恒的生命力,让读者看到失败者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最后两句尤其耐人寻味——有些精神烙印,永远不会被征服。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