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记那夕、梦曾留处。
天碧无烟,更无风露。
双髻扁舟,一江明月画城路。
今宵何许。
也有个、玉梅花树。
直恁婵娟,却怨作、可怜情绪。
延伫。
唱潇湘一曲,一转一声愁语。
苇帘暗度。
引多少、酒边悽楚。
只眼前、扶醉笼灯,便散似、波萍云絮。
且疏影阑干,抱了鹤魂眠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场似梦非梦的回忆,带着淡淡的忧伤和迷离的美感。

上片从回忆切入,用"天碧无烟""一江明月"勾勒出一个清澈透明的梦境。扁舟、明月、花树这些意象都很唯美,但"却怨作可怜情绪"突然转折,透露出美好背后的哀愁。

下片通过音乐进一步渲染愁绪。"潇湘一曲"是中国传统乐曲,常用来表达哀思。词人听着音乐,愁绪就像被风吹动的芦苇帘一样,若隐若现地浮动。最后"抱了鹤魂眠去"的描写很特别,鹤在中国文化象征高洁,这里可能是说带着纯净的心境入睡。

全词最大的特点是虚实交错。现实与梦境、回忆与当下、美景与愁思,都像水波和浮萍一样交织在一起。词人没有直接说有多伤心,而是用月光、音乐、酒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那种若有所失的惆怅。

这种写法很像现代人深夜独处时,突然想起某个美好却再也回不去的时刻,心里泛起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受。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