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峡

石盆清冷贮秋水,水面苍烟飞不起。
一堆寒碧几研间,宝气峥嵘插箕尾。
山中雪浪空影像,长安鹦鹉犹纨绮。
枉著奇章甲乙中,槁项才堪把耕来。
不知天壤此尤物,鬼刻神劖通有几。
薰蒸似欲出泉脉,莹滑定应凝石髓。
剥裂雯华渍月秋,辛苦诗仙费摹拟。
车箱箭筈连西东,仇池百穴总玲珑。
飞堕不嫌灵鹫小,奇探已觉太湖空。
故都乔木今如此,梦想熙春百花里。
膏血纲船枯九州,亡国愁颜为谁洗?
主人天质粹以温,天然与山作知闻。
退食从容北窗卧,今古起灭真浮云。

现代解析

这首《云峡》描绘了一块奇特的石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诗歌开头用"石盆贮秋水"的意象,形容石头表面光滑如水面,却又像被苍烟笼罩,朦胧神秘。这块寒碧色的石头放在书桌旁,却仿佛有直插云霄的气势。这里用"宝气峥嵘"形容石头不凡的气质,就像传说中的箕星尾星一样耀眼。

中间部分用对比手法:山中雪浪的壮景已成回忆,长安的繁华("鹦鹉犹纨绮"指贵族生活)也成过往,但眼前这块石头却凝聚了天地精华。诗人赞叹它是"鬼刻神劖"的杰作,表面似有泉水流动,质地如石髓般莹润。这些描写都在突出石头的天然之美。

随后笔锋一转,提到历史上文人("诗仙")为描写这样的奇石费尽心思,又联想到各地名山("车箱箭筈"指险峻山势,"仇池百穴"指甘肃名山),但都比不上这块石头。诗人感慨:就像北宋汴京的熙春园已成往事,南宋的繁华也如过眼云烟,国家衰败时,再美的景物也难解忧愁。

最后四句回到现实:石头的主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性情温和,与山水天然契合。在公务之余倚窗赏石,看淡古今兴衰。这里"浮云"的比喻,既呼应开头的云雾描写,又暗含超脱世俗的意境。

全诗通过一块石头的描写,串联起自然奇观、历史兴衰和个人情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再美的自然造物,在时代洪流前都显得渺小,唯有保持淡泊心境,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诗人将石头的静态美与历史的动态变迁相对照,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思考人生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