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诗赠谢时卿

春雷夜惊箨龙走,头角戢戢迸出土。
山翁谓此是龙孙,峥嵘不与尘俗伍。
一朝解箨欲飞去,参差又似青鸾舞。
山中有此山更清,百尺珊瑚不须数。
何当来卧竹间亭,借听碧玉鸣秋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生动画面,通过竹子隐喻高洁品格,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像快镜头:春雷炸响的夜晚,竹笋(箨龙)像小龙一样顶开泥土冒出头,老翁说这是"龙孙"(竹子的雅称),它们挺拔的姿态与庸俗世界截然不同。这里用"戢戢"形容竹笋密集生长,"峥嵘"突出其不凡气度。

中间四句转为慢动作:竹笋脱去外壳(解箨)快速生长,新竹参差摇曳如同青鸾(神鸟)起舞。诗人感叹这样的竹林让山色更清幽,比昂贵的珊瑚更珍贵。用"百尺珊瑚"作对比,强调自然之美的无价。

最后两句抒发向往:诗人渴望在竹亭中休憩,聆听秋雨敲打竹叶(碧玉)的天然音乐。这个结尾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用"卧"字传递闲适心境,展现了文人追求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生活。全诗通过竹子生长过程,隐喻君子成长当保持高洁,远离尘俗喧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