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筑吟(壬寅)
久隐畏约无穷时,堂上击筑将何之。
君不见,秦人食马尚能报,何况平生国士知。
眼大心雄转漂泊,鸷鸟群中悲一鹗。
饿死居然好布衣,乾坤不悔填沟壑。
雄飞雌伏总平平,浮世何须识姓名。
寄语穷愁孟东野,新诗休作不平鸣。
君不见,秦人食马尚能报,何况平生国士知。
眼大心雄转漂泊,鸷鸟群中悲一鹗。
饿死居然好布衣,乾坤不悔填沟壑。
雄飞雌伏总平平,浮世何须识姓名。
寄语穷愁孟东野,新诗休作不平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内心的苦闷与傲骨,用现代话可以这样解读:
开篇说自己长期隐居,害怕被世俗规矩束缚,但在家中击筑(一种乐器)时又忍不住思考:我这样的人该何去何从?接着用"秦人食马"的典故说:就连喂马的下等人得到恩惠都知道报答,更何况是被当作国士厚待的知遇之恩——这里暗指自己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
中间部分用猛禽(鸷鸟)中的孤独鹗鸟自比,说宁可穿着粗布饿死,也绝不后悔像普通人一样默默无闻地死去。这里"填沟壑"是古代对平民死亡的委婉说法,体现了他宁可保持清高也不愿妥协的心态。
最后用"雄飞雌伏"的比喻,说无论选择奋发还是隐忍其实都差不多,在这浮华世间不必追求留名。结尾特别提到唐代苦吟诗人孟郊,劝他别总写那些愤懑的诗句,表面是劝别人,实际是自我开解:与其抱怨不公,不如看淡些。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硬骨头"精神:明明过得困顿,却坚持文人操守;明明满腹牢骚,却偏要装作不在乎。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猛禽、布衣、沟壑等接地气的比喻,让现代人也能感受到古代知识分子的骨气与无奈。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