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茉莉 客中秋病,和陈其年韵
飒飒蛩鸣,萧萧叶响。
悲哉秋气,西来朝爽。
四时作客,恰三秋、心情微恙。
那更禁泪湿琵琶,江上数峰高唱。
乡关何处,万叠云山相向。
阅不尽惊涛骇浪。
此身原拟似浮萍,真凄怆。
只一七神楼,三杯浮蚁,便是元灵玉酱。
悲哉秋气,西来朝爽。
四时作客,恰三秋、心情微恙。
那更禁泪湿琵琶,江上数峰高唱。
乡关何处,万叠云山相向。
阅不尽惊涛骇浪。
此身原拟似浮萍,真凄怆。
只一七神楼,三杯浮蚁,便是元灵玉酱。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客居他乡的人在秋天生病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语言直白却情感深沉。
上片开头用"蛩鸣""叶响"这些秋天典型的声音,立刻让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作者说"悲哉秋气",直接点出秋天的悲凉氛围。他已经在异乡漂泊多年,偏偏在这个容易感伤的秋天生病了,心情更加低落。"泪湿琵琶"这个细节很动人,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画面,说明作者内心积压着太多无处倾诉的愁苦。
下片转向思乡主题。"乡关何处"四个字问得直白又心酸,眼前只有重重叠叠的远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用"惊涛骇浪"比喻人生坎坷,说自己原本就像浮萍一样漂泊无依,读来特别凄凉。最后几句突然转折:只要有一间小屋、几杯浊酒,就能让心灵得到慰藉。这种在极度苦闷中寻找微小安慰的写法,反而更凸显了作者的孤独。
全词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种"独在异乡为病中"的真实感受。作者没有刻意堆砌华丽词藻,而是用蟋蟀声、落叶声、远山、浊酒这些日常事物,把漂泊者的孤独、病中的脆弱、对家乡的思念,都写得特别有共鸣。尤其是最后在绝望中找点小确幸的写法,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