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富贵与贫寒的鲜明对比,以及寒冬中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充满讽刺和感慨。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展开: 1. "复帐蕤香篝"写富贵人家:层层帷帐里点着熏香,温暖奢华。 2. "绮度罗妓围"继续描写:穿着华服的歌妓环绕,一派纸醉金迷。 3. "焉知荜门子"突然转折:你们哪里知道柴门里的贫寒书生? 4. "清哦袖鹑衣"刻画贫士形象:衣衫褴褛(鹑衣百结)却仍清雅吟诗。
后四句转向寒冬景象: 5. "腊白三日寒":连下三天大雪,天地白茫茫。 6. "遽使昼掩扉":冷得大白天都紧闭门窗。 7-8句用比喻抒情:愁绪像柳絮一样漫天飞舞,既写实景(风雪),又写心境(愁思纷乱)。
全诗亮点: - 用"戏成"的轻松口吻写严肃主题,暗含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 "鹑衣"对"罗妓"的强烈视觉对比 - 最后将风雪与愁思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 通过"你们在享乐时,可知道有人在挨冻"的质问,引发读者思考
普通人也能感受到:诗人用大雪天里富人取暖享乐、穷人忍寒作诗的对比画面,表达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式的社会观察,既有对贫寒书生的同情,也有对奢靡生活的不屑。
周麟之
(1118—1164)泰州海陵人,一说江宁人,字茂振。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兼给事中。绍兴二十九年,充金国哀谢使,言辞详雅,金人为加礼。次年为同知枢密院事。金主背盟,复奉命出使,以主张俟金来南,尽锐奋击,必能成功,辞之。因被劾,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有《海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