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焦桐山集赋得画堂留草本野竹淡时名寄柘乡诸友十三首 其二

山戴六鳌抃,衡望九面疑。
崩风香露泣,葬雨渫云㕧。
槲发鳞龙影,荇漪水石姿。
棠溪问喂凤,何不栖夷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山水画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自然之美。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山戴六鳌抃,衡望九面疑。” 首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峦之雄伟。古人传说中,山是六只巨大的海龟背负着的,这里形容山势巍峨,如同六只海龟在争相扶持。而“衡望九面疑”则进一步说明,远望山峦,好像从九个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景象都不尽相同,令人疑惑不已,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山的神秘和变化万千。

“崩风香露泣,葬雨渫云㕧。” 这两句转述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大风过境,带来了香露,仿佛是风雨之后,山间留下了悲伤的泪水。而“葬雨”则暗示了雨水如同为大地进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使得云雾弥漫,增添了一种哀伤的气氛。

“槲发鳞龙影,荇漪水石姿。” 这两句描述了山中植物和水流的状态。槲树的叶子犹如鳞片般闪闪发光,映射着似龙的影子;水中的荇草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水和石头之间的和谐共生。

“棠溪问喂凤,何不栖夷楣。” 最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溪流、树木和羽毛比作有思想和情感的生物。棠溪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询问为何凤凰不栖息在夷楣之上。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之情,也传递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诗中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界奇观的赞美,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遐想的艺术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