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深邃的意境。
前两句"百年樵斧外,留得挂寒猿"是说:在这片经历了百年砍伐的山林之外,居然还有猿猴栖息。这里的"樵斧"代表人类活动,"挂寒猿"则暗示着自然生命力的顽强。两者形成对比,暗示虽然人类不断砍伐,但自然依然保留着它的野性之美。
后两句"不奈西溪水,流香出洞门"描写:西边溪水不受约束地流淌,带着洞中的芬芳流出洞口。"不奈"在这里是"按捺不住"的意思,拟人化地表现了溪水的活泼灵动。"流香"二字很妙,既可能是真实的花香,也可能是诗人感受到的整个山林的气息。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斧伐的痕迹是静态的历史,猿猴和溪水是动态的当下 2. 感官交融:视觉(樵斧、寒猿)、听觉(溪水)、嗅觉(流香)共同构成立体画面 3. 以小见大:通过樵斧、猿猴、溪水几个小元素,展现整个山林的生命力
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如何干预,自然总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保持它原始的魅力和生机。这种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杨蟠
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