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丑三月二十四日,为古稀序齿会之期。同人齐集冯园,尽一日之欢,晋八旬之祝,诚乐事也。爰即其事赋之
四时佳日惟春好,上巳清明都过了。
莫言作乐苦中无,不信寻欢劫后少(时正兵灾之后)。
我生疏懒本寡交,偶逢情洽亦如胶。
美哉发起序齿会,冯园张宴兴尤豪。
时维三月二十四,婪尾一尊风信遭。
是日天气清且和,未交夏令春将过。
襟裾杂遝肩相摩,联翩一堂冠峨峨。
精神矍铄发皤皤,谁则隆然类橐驼。
王后卢前序不颇,生张熟魏情亦多。
座中首推陈太邱(默之),怡情别有竹林游。
云閒二陆(秉卿咏怀)迈众流,高谈时务气横秋。
南郭先生(邢武承)诋自由,东方辩士(陈鲁云)杂俳优。
朱君(小英)章君(成望)度休休,若庄若谐互吹求。
其馀声气素相投,促膝谈心情更稠。
谁附骥尾谁龙头,先高(谦益八十一)后杨(振甫六十九)吾同俦。
数符登瀛加十筹,画图一幅影像收。
兴馀还招弹词客,四弦一挥惊裂帛。
移时又说江南春,声声若谱寿人什。
我闻唐有香山会,九老雍容占丽泽。
人闻宋有洛社会,耆英荟萃交莫逆。
古人之风不可及,遇难不同情则一。
吁嗟乎,人生行乐须及时,莫负当筵酒一卮。
壮岁功名既如此,浮云富贵复何为。
况今四海慨沦胥,何日欃枪迅扫除。
回思六十年前事,赭巾逼迫无宁居。
不图往事犹未忘,劫运重开又岁初。
炮弹如雨七昼夜,城郭摧残市井墟。
大兵之后有凶岁,未知明岁将何如?
我侪欲向天公问,何处桃源足避秦。
年龄不计春长在,熙熙共作怀葛民。
黄发垂髫乐怡然,鸡鸣犬吠亦神仙。
此间大好桃花放,雅集名园抵洞天。
莫言作乐苦中无,不信寻欢劫后少(时正兵灾之后)。
我生疏懒本寡交,偶逢情洽亦如胶。
美哉发起序齿会,冯园张宴兴尤豪。
时维三月二十四,婪尾一尊风信遭。
是日天气清且和,未交夏令春将过。
襟裾杂遝肩相摩,联翩一堂冠峨峨。
精神矍铄发皤皤,谁则隆然类橐驼。
王后卢前序不颇,生张熟魏情亦多。
座中首推陈太邱(默之),怡情别有竹林游。
云閒二陆(秉卿咏怀)迈众流,高谈时务气横秋。
南郭先生(邢武承)诋自由,东方辩士(陈鲁云)杂俳优。
朱君(小英)章君(成望)度休休,若庄若谐互吹求。
其馀声气素相投,促膝谈心情更稠。
谁附骥尾谁龙头,先高(谦益八十一)后杨(振甫六十九)吾同俦。
数符登瀛加十筹,画图一幅影像收。
兴馀还招弹词客,四弦一挥惊裂帛。
移时又说江南春,声声若谱寿人什。
我闻唐有香山会,九老雍容占丽泽。
人闻宋有洛社会,耆英荟萃交莫逆。
古人之风不可及,遇难不同情则一。
吁嗟乎,人生行乐须及时,莫负当筵酒一卮。
壮岁功名既如此,浮云富贵复何为。
况今四海慨沦胥,何日欃枪迅扫除。
回思六十年前事,赭巾逼迫无宁居。
不图往事犹未忘,劫运重开又岁初。
炮弹如雨七昼夜,城郭摧残市井墟。
大兵之后有凶岁,未知明岁将何如?
我侪欲向天公问,何处桃源足避秦。
年龄不计春长在,熙熙共作怀葛民。
黄发垂髫乐怡然,鸡鸣犬吠亦神仙。
此间大好桃花放,雅集名园抵洞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老人在战乱后举办寿宴的场景,通过热闹的聚会反衬乱世中的珍贵情谊,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联翩一堂冠峨峨")写聚会背景。诗人说春天是最好的季节,虽然刚经历战乱("兵灾之后"),但大家仍在冯园举办八十寿宴。这里用"劫后少"暗示乱世中欢乐难得。
第二部分("精神矍铄"到"声声若谱寿人什")生动刻画宴会场景。老人们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像古代名士般谈笑风生。诗人用"王后卢前"(指座次有序)、"生张熟魏"(新老朋友)等典故,描写了陈太邱、陆家兄弟等宾客的言谈风采。后半段记录拍照、听弹词的欢乐场景,用"裂帛"形容琴声清脆。
第三部分("我闻唐有香山会"到"浮云富贵复何为")将聚会比作白居易的香山九老会,强调乱世中情谊的珍贵。诗人感叹人生要及时行乐,富贵如浮云,这其实是战乱年代特有的豁达。
第四部分("况今四海慨沦胥"到结尾)笔锋突转,揭露欢乐背后的时代苦难。用"炮弹如雨"直述战争惨状,"大兵之后有凶岁"预判饥荒,最后以"桃花源"的向往作结,反衬现实残酷。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用寿宴的热闹对照战乱的阴影:老人们强作欢颜的背后,是对"炮弹如雨"的记忆和"何处桃源"的迷茫。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直接哭诉更显沉痛。诗中"人生行乐须及时"的感慨,不是享乐主义,而是乱世中普通人抓住微小幸福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