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道院》描绘了一座山中古老道观的衰败景象,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遗迹的对比,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前两句点明这里曾是神仙居住的福地,但如今随着岁月流逝,当年的繁华早已消逝。"千顷白云都是玉"用夸张手法写云海如美玉般纯净,而"一溪红浪半凝砂"则通过溪水裹挟红砂的细节,暗示道院曾经的炼丹活动(道教炼丹常用朱砂)。
五六句用两个典故:台阶已变成野鸭飞起的地方(暗指人迹罕至),银河边只剩下传说中的仙筏(暗示仙人不再)。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靠着残破的墙壁追忆往昔,这时一阵山风吹落石楠花——这个细节既点明季节(春末夏初),又像在替诗人叹息。石楠花在古诗中常象征孤独,它的飘落更添寂寥之感。
全诗妙在通篇没直接抒情,但通过"坏垣"、"老物华"、"空余"等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对时光无情的怅惘。特别是结尾的风吹花落,堪称"以景结情"的典范,让整首诗的意境余韵悠长。
王景
王景(889年—963年),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官至凤翔节度使、西面缘边都部署,封太原郡王。乾德元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