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晴圃中丞从军图
睿皇初政诛骧共,谅阴不言言乃雍。
川湖逋寇犹隳突,障日修罗坐养痈。
诏遣重臣提禁旅,铁骑三千尽貔虎。
亲承天语授机宜,妙选军咨开幕府。
舍人早直承明庐,于时读礼亦家居。
金革无避古有训,起应徵辟从驰驱。
往来黍雪冬徂夏,跃马横戈不遑舍。
转战曾过陇阪西,捷书频奏甘泉夜。
唾手方看扫穴巢,含香鸡舌还趋朝。
几载回翔依省闼,重来开府拥旌旄。
枢垣始因西师设,颇牧时闻禁中出。
平台筹策出耘菘,征缅邮程纪蒲褐。
紫光图画比云台,拓地开疆逾九垓。
潢池盗弄小丑尔,昔何其胜今何衰。
我亦簪毫旧从事,每读题名想前辈。
属车豹尾屡追从,行在麻鞋余涕泪。
开元生晚羡承平,百二奏关尚苦兵。
渭水终南如在眼,暮年萧瑟庾兰成。
此图写真近神品,况复名贤富题咏。
神武犹堪想庙谟,流传岂但光家乘。
玉轴装池手泽新,时艰未放退耕身。
陆沈重挽神州起,整顿乾坤匪异人。
川湖逋寇犹隳突,障日修罗坐养痈。
诏遣重臣提禁旅,铁骑三千尽貔虎。
亲承天语授机宜,妙选军咨开幕府。
舍人早直承明庐,于时读礼亦家居。
金革无避古有训,起应徵辟从驰驱。
往来黍雪冬徂夏,跃马横戈不遑舍。
转战曾过陇阪西,捷书频奏甘泉夜。
唾手方看扫穴巢,含香鸡舌还趋朝。
几载回翔依省闼,重来开府拥旌旄。
枢垣始因西师设,颇牧时闻禁中出。
平台筹策出耘菘,征缅邮程纪蒲褐。
紫光图画比云台,拓地开疆逾九垓。
潢池盗弄小丑尔,昔何其胜今何衰。
我亦簪毫旧从事,每读题名想前辈。
属车豹尾屡追从,行在麻鞋余涕泪。
开元生晚羡承平,百二奏关尚苦兵。
渭水终南如在眼,暮年萧瑟庾兰成。
此图写真近神品,况复名贤富题咏。
神武犹堪想庙谟,流传岂但光家乘。
玉轴装池手泽新,时艰未放退耕身。
陆沈重挽神州起,整顿乾坤匪异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徐晴圃)从军报国的壮烈人生,同时暗含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时代背景与出征原因(前8句) 写新皇帝登基时政局动荡,四川湖北一带还有流寇作乱。朝廷派重臣率领精锐部队("铁骑三千尽貔虎")出征,将军临危受命,带着皇帝面授的作战策略开赴前线。
2. 军旅生涯的艰辛("舍人早直承明庐"至"捷书频奏甘泉夜") 将军原本是文官("舍人"),因守丧在家,但国家有难毅然从军。描写他冬夏不歇地转战各地("跃马横戈不遑舍"),在陇山以西作战,捷报频频传回朝廷的英勇形象。
3. 功成归来与历史评价("唾手方看扫穴巢"至"昔何其胜今何衰") 将军凯旋后重回朝堂,后来又被派往边疆。诗人用"紫光图画比云台"将他比作汉代云台二十八将那样的开国功臣,感叹当年能平定大乱,如今却国力衰退。
4. 诗人的感慨(最后12句) 诗人说自己也曾是军中幕僚,如今看到这幅《从军图》,既怀念前辈的功绩,又为当下战乱不止("百二奏关尚苦兵")而痛心。最后以"陆沈重挽神州起"表达希望有能人挽救国家的愿望。
诗歌亮点: - 用"貔虎"比喻精锐部队,"跃马横戈"刻画武将英姿,形象生动 - 通过将军个人经历,反映整个时代的动荡 - 结尾"整顿乾坤匪异人"点明主旨:救国要靠每个人 - 历史典故(如"云台")的运用加深了厚重感
现代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国家危难时,不同身份的人都应挺身而出。将军从文官转武将的经历尤其动人——真正的爱国不分职业。诗人对盛衰对比的感慨,也提醒我们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