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无条件投降,颂平赋诗志喜,索余和之(丙戌)

顺化传来举国狂,会须濯足向扶桑。
南风不竞初崩角,北面称臣又作场。
狡虏似闻留祸首,尉佗犹尚长蛮方。
养痈贻患非良策,莫道升平可坐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于1946年(丙戌年),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悦之情,同时暗含对战后局势的忧虑。

首联"顺化传来举国狂,会须濯足向扶桑":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全国欢腾,诗人说要到日本(扶桑)去洗脚,象征要彻底清除侵略者带来的耻辱。

颔联"南风不竞初崩角,北面称臣又作场":日本最初在南方战场失利(南风不竞),最终全面崩溃(崩角),现在又要在投降仪式上俯首称臣(北面称臣)。

颈联"狡虏似闻留祸首,尉佗犹尚长蛮方":担心狡猾的敌人(狡虏)可能暗中保留实力(留祸首),就像古代南越王尉佗那样,表面臣服却仍在偏远地区称王(长蛮方)。

尾联"养痈贻患非良策,莫道升平可坐望":警告不能姑息养奸(养痈贻患),和平(升平)不会自动到来,必须保持警惕。

全诗情感复杂:既有胜利的狂喜,又有对未来的隐忧。诗人用历史典故(尉佗)和生动比喻(濯足、养痈)表达了一个深刻道理:战胜敌人后更要提防其死灰复燃,真正的和平需要主动维护而非被动等待。这种既欢庆当下又警惕未来的双重情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