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试院喜雨大醉次日即别去

桑下佛缘恋难去,况我眉州十日住。
高风景跂三苏祠,古荫婆娑双柏树。
竹阴逭暑嘉宴开,倒冠落佩方裴回。
主人敬客还拘礼,客多酒勇纷喧豗。
雷声下天来卷屋,电光倒吸杯中渌。
池底龟鱼迅欲飞,镫前雨脚森成束。
乌乎坡老神乎神,不解自饮喜饮人。
赏余疥壁好诗句,快雨为洗筵间尘。
坡诗道雨妙如雨,我能洛诵清肺腑。
杯停雨歇天宇空,坠句零篇尚堪咀。
颓然一卧凉浸肌,梦里犹呼事大奇。
天晴日出成挥手,却和渊明《止酒》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眉州试院遇到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后,与友人痛快饮酒的欢乐场景,以及次日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留恋眉州(开头到“客多酒勇纷喧豗”): 作者用“桑下佛缘”形容自己对眉州的留恋,就像佛陀曾在桑树下停留一样,自己也舍不得离开。他特别提到游览三苏祠(苏轼父子故居)和欣赏古柏的经历,表达对当地文化的喜爱。随后描写宴会上宾主尽欢的热闹场面:大家不拘礼节,开怀畅饮,帽子歪了、玉佩掉了也不在乎,欢声笑语不断。

2. 雨中豪饮(“雷声下天来卷屋”到“快雨为洗筵间尘”): 突然雷雨大作,闪电仿佛要把屋顶掀翻,甚至把酒杯里的酒都照得发绿。池中鱼龟被惊得几乎要飞起来,雨点像箭一样密集。作者却觉得这场雨来得正好,仿佛是天上的苏轼(“坡老”)在助兴——苏轼生前爱喝酒,更爱看别人喝酒。雨水冲刷着宴席的尘埃,也像在帮作者洗净心灵。

3. 酒醒离别(“坡诗道雨妙如雨”到结尾): 雨停后,作者醉倒在凉意中,梦里还念叨着这场奇遇。天亮后不得不告别,却发现自己像陶渊明写《止酒诗》时一样——明明说要戒酒,结果又喝得尽兴。这里用幽默自嘲的方式,既呼应前文的狂欢,又透露出离别的淡淡惆怅。

诗歌亮点: - 用夸张手法写雨势(“电光倒吸杯中渌”“池底龟鱼迅欲飞”),画面感极强。 - 把苏轼写成雨中的“酒神”,既体现对偶像的崇拜,又增添浪漫色彩。 - 结尾用陶渊明的典故,俏皮地化解离愁,显得洒脱不羁。

核心情感: 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宴饮,展现文人纵情山水、诗酒人生的快意,以及对知交与自然美景的深切眷恋。

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0